
短文:新媒體
我只能說是巧合吧…Orz
我只恨我是一個小 Blogger,不是新媒體,嘿嘿。
我只能說是巧合吧…Orz
我只恨我是一個小 Blogger,不是新媒體,嘿嘿。
對蘋果來說,每一次的降價都不盡是代表在質素素上的犧牲,而更可能是在供應鏈上的改進。 MacBook Air 大幅降價就是由此而來,而 iPad mini 也有效地借用了不少來自 iPhone 5 的生產技術來提高質感,這正好反應了一點--蘋果的「廉價」反而正正是蘋果的「優勢」。
當然,微軟用這 70 億也有其打算,最少真的不會像 Google 拿 125 億買專利來打水瓢,但是, Nokia 股價上揚 40% ,是打算用來慶祝「賤賣」的嗎?嘿嘿。
沒有人恥笑打水瓢的 125 億,但居然恥笑 「賤賣」 71.7 億?世事果然無奇不有。
Odin 這一個小小的 Blogger ,居然會有傻瓜說要付費給我「合作」?我不禁擔心這是不是甚麼陷阱或騙局之類的… 老實說,Odin 人又老錢又無,要騙也騙不了甚麼呢?還是會否有媒體想搞甚麼「笑笑小電影」之類的局中局,看看 Blogger 們是否會貪圖甚麼金錢而「合作」呢?
業界何時才停止接受 Google 的失敗?業界何時會把責備蘋果/微軟/黑莓的失著的方式來責備 Google ?「廉宜」不是惡劣品質的藉口,『這會變得更好』、『這貨在未來很有潛力』並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好處。蘋果的iCloud會因為『可能有改善』而被接受?Windows 8會因為『未來潛力』而被接受?我們都知那答案。
Google 宣佈目前有7000萬台平板已激活,而Google再補充說,在 2013 年的上半季,全球市場裡每兩部平板,就有一部是使用Android的。
如果已「出貨量」計算,Chromebook 只佔了大部份「已停產」PC的 20%- 25% 份額,是不是太少了?
以往四間會生產 Netbook 的電腦廠商,當中只有一間在停產 Netbook 後會轉投 Chromebook?
那剩餘的三間去那裡了?
都生產平板電腦去了… 當中也包括 Samsung 和 Acer。
事實上, MacBook Air 基本上已被公認為同級最佳的「 Ultrabook 」,本來已經很難再進一步,就像 2012 那一代已經沒啥吸引換機之處,但想不到 2013 這一代又有新的吸引力…當然, 8-12 小時的續航力、 PCIe 超高速 SSD 、 802.11ac ,固然未必只有 MacBook Air 才能擁有,但在厚度、重量、續航力、效能和售價上擁有最佳的平衡點上。
Jony Ive是Dieter Rams的信徒,一直緊守著「Less is More」的原則。
他不會加入無謂的裝飾,但是,他也不會作出無謂的「修飾」。
Odin真的不知道蘋果怎樣改介面的設計,但是重點不是為Less而Less,而是如何利用Less去做到More。
同樣地,重點不是「擬真」,也不是把「擬真」整盤端走,而是如果把「過度的、過時的」「擬真」砍掉。
其實蘋果其實在一路堅持擬真的同時,暗地裡一路嘗試不同的新設計。但改變很緩慢、很輕微,結果很多人都忽略了。
Scott Forstall主政時期,根本就不是只有去擬真這一套,而且在某個程度上,蘋果在測試另一種「改革」,而且,這些改變甚至比Google的「改革」還要早。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變形也好,可拆卸也好的平板電腦,都在試探著消費者的心理G點,看究竟哪一種產 …
© 2021 Odin is misleading you! - 分享授權: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