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VS Google+(I)
好了,說了一堆Facebook VS Google+,然後回到Twitter VS Google+。
很多人覺得Google+的殺著,就是那個讓Google Fans津津樂道的小圈圈,Circle,它的私隱設計實在大好、太方便了。
對不起,Odin覺得剛剛相反,那個小圈圈正正反映了它的私隱設計多尷尬…
Google+的難點在於它想把社交網絡設計綑綁在Google Account上,想把甚麼鳥東西都一拼綑綁在這個社交圈上,所以嘗試用一個Account來控制所有東西。更重要的是,記著,Google和Facebook骨子裡是廣告公司,它想要你的資料,它想要更多你的資料,最好是由出生、第一次尿床、第一次罰抄、第一次xx、最好連第一次死掉的資料都通通給他,它們才可以按著你的背景把廣告推過來引你去按(記著網絡廣告是不Click不收錢的)。
所以,Google+索性用上了他媽的變相實名制,他媽的連名字也不讓你隨意去改。
Twitter也好,Plurk也好,甚至是新浪微博也好,它仍然有給你鍵入自我介紹的欄位,但是,欄位不但有限,而且,也沒有清晰的指引叫你填甚麼鳥資料,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改任何未有人改過的狗屁名字,結果,用Twitter的人很少會把自己的背景如數家珍地羅列出來。但Google+呢?先不要說填寫的欄位遠比申請Gmail的多,指引也更多,最重要的是:你不能隨意改名,因為你改名後就同時把Gmail的名字的改掉。
他媽的。
無論是Plurk、Twitter或是新浪微博也好,用戶踴躍發言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匿名制。匿名制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我們由小至大都深深感受著這個制度的偉大:無論是小學時代匿名投訴某同學默書作弊、中學時代打匿名電話來追女仔、或是在大學時代寄匿名信去打小報告。到了今天,大家更會理解一點:
Web 2.0的最偉大之處,是因為在這裡說話--完全沒有人會負責任。
最少我們會這樣認為。至於有沒有人會透過IP Address或是LBS去要你負責,這個不得而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用iPhone,免得被GPS Tracking?)。
但Google+呢?Google Buzz就已經慘遭教訓,還來? 對,真的還敢來。Google寧願冒著再次失敗的風險,仍然再次把社交帳號與電郵帳號綑綁,仍然再次把大家的個人資料拿去社交網絡中與廣告商分享,如果大家仍然認為這就是Don’t be evil的Google堅持透過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偉大理想,那你快點把自己的裸照都上載上去吧。但是,明顯Google不認為這個世界都是會把自己裸照都上傳的白癡(Fans向也有個限度吧),所以才有Circle的出現。
為甚麼Facebook和Twitter搞不來Circle?搞清楚,Facebook和Twitter都有類似的東西,或者應該這樣說,搞個這樣的小圈子很他媽的難嗎?技術上很難嗎?它們老早就有這樣的功能。設計UI上很難嗎?設計出Google Wave這種史上最爛介面的公司可以設計到的,Facebook或是Twitter做不到嗎? 明顯地,Facebook和Twitter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願做。
Twitter的設計特點是甚麼?只要大家都沒有設置保密(記著,預設是公開的),只要我Follow任何人,任何人的Timeline都會赤裸裸的展現在大家面前;但是,我所Follow的人只要不反過來Follow我,那我說的任何廢話都不會進入它的法眼裡。
但是,Circle卻是完全相反的設計。當我把你放在我的Circle,你才可以看到我的分享,否則你他媽的雪地裸求,你也只能看到我的公開訊息而己(記著,你發表的訊息預設為你的社交圈而己);而只要我把你放在Circle--即使只是像”無聊人”、”蛋散”、”食屎狗”之類的任何一個最低級的Circle裡,那些無聊人蛋散食屎狗(包括我這話癆)的任何瘋言瘋語都會準確無誤地塞進你的訊息串裡,直至你煩得把無聊人蛋散食屎狗踢出Ciricle之外。
Twitter為甚麼不搞個小圈子?因為這樣會影響了Twitter的訊息傳播--Twitter也好、Facebook也好,他們為了盡快擴張自己的勢力,搞出一條好好看的數字,它必須讓大家盡可能把分享的內容廣為傳播。Follower能輕鬆地看見你的訊息,也不用徴得你的同意,就能輕鬆地把你的訊息散播出去,甚麼狗屁顏色革命花朵革命,就是RT的威力。如果大家能把自己的訊息輕易鎖掉,FollowerRT的難度增加了,狗屁革命牛屎革命會那麼容易嗎?
但Google+呢?它.是.實.名.制,你就要為說出的話就要負責咯。當我在上班時間Reshare一則貓尿革命的訊息時,我老闆碰巧就循著電郵戶口找到我的Google+,然後看見我居然那麼偉大、那麼正義地在上班時間搞革命,還不他媽的革掉我的命?但是,換著是Twitter,即使你在上班時間拯救世界保衛地球,還是泡妞打屁跳脫衣舞,只要你沒有蠢到把自己的資料都放上網,你老闆/你老婆要知你在另一個世界上有著驚人”藝業”,一點也不容易。所以,Google+寧願冒著訊息傳播速度減慢的風險,也要搞個小圈子--反正大家以為自己的留言只有小圈子才能看見,但大家都沒有留意的是:除了小圈子之外,Google也能看見你留言裡的關鍵字…
- 與其說Circle是一種私隱的進步,不如說是一種私隱的妥協。
- 與其說Circle是一種分享的進步,不如說是一種分享的拖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