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與@(III)
來到社交與@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份:社交的@化,是壞事嗎?
Odin沒有這樣說過。我自己是Twitter和Plurk的重度使用者,也剛開了Google+。然而老實說,我很少更新我的Facebook。
Odin先前把Facebook的先驗的關係讚得天花亂墜,然後又突然對Facebook沒有興趣?好吧,大家不妨留意一下:Facebook的確有7億個活躍用戶,但是,Facebook的用戶每天更新多少次?然而,Twitter/Plurk/Google+的用戶每天會更新多少次?
對,Facebook的問題就在於關係先於數字。
好吧,真實的溝通。如果你和朋友的關係很好,你會用甚麼方法與他溝通?電話?SMS?MSN?為甚麼我要這麼簡接地用Facebook?我不如轟個電話去跟他談上三五小時?還更新?留言?打卡?
好吧,真實的溝通。如果你和朋友的關係不太緊密,你會如何更他溝通?溝通?溝他媽的通!十年沒見的老同學,啊,我知道他還未有死就好了,噢,你不要告訴我:他活得比我好…這樣我會妒忌…妒忌呢,不如不看好了。
對,關係不代表交流。
那Twitter/Plurk/Google+的優勢在那裡?就是@。參與了這種社交圈子的人,都是一群早就進入數字社會的人,他們早就習慣了把人際關係數字化。兩個會用電子郵件的人,早就習於在電子郵件上溝通(喬布斯例外);在討論區認識的一段關係,雙方早就習慣大家的興趣,透過數碼方式溝通--用Twitter的人,不會故意打電話找推友;用Gmail的人,也不會因為對方活得比自己好而停止溝通。因為,大家早就習慣了一個數字化的關係。
這個關係就是@。
故此,Twitter/Plurk/Google+的社交網絡會出現很不同的現像。也許你的Facebook每天有很多人更新Wall,但是,很少人會把自己的Wall刷得死去活來;但是,Twitter/Plurk/Google+上的用戶往往比Facebook更踴躍發言,有的更達至”話癆”(就如我)的境界。也許,一個”我相信我可以找到100000個討厭XXX”的群組會取得很多個Like,但就只是Like而已;但是,像”阿拉伯革命”這種革命風暴,就只有在Twitter/Plurk/Google+才能刮起旋風,因為只有Twitter/Plurk/Google+這種社交成員,才會很積極的分享。Facebook也許能帶來很大量的用戶,但是,每個用戶所產生的資訊量將遠不及Twitter。
在這個社交圈子裡,大家不是Like一段關係,而是向一段關係分享資訊。
對,重點已經不是關係,而是資訊流。
所以,我一直覺得Gizmodo一句說話很精譬:Facebook是Social Network System,而Google+是Social Sharing System。對於Odin而言,Facebook是一股拉力,把一股關係拉過來的力量;而Twitter/Plurk/Google+是一股推力,把自己推向一股關係的力量。
最後,請不要問我Google+會不會成功,我不懂答你。Google+不是Facebook的對手,它的對手是Twitter。
Odin如何用Google+?去看看:[email protected]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