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n is misleading you!
Odin is misleading you!
Odin is misleading you!
Navigation
  • 關於Odin
  • 正文
  • 短文
  • 訂閱正文
  • 訂閱全文
You are here: Home › Article › 社交與@ (II)
← 社交與@
社交與@(III) →

社交與@ (II)

2011/07/08 | Filed under: Article and tagged with: Article, Facebook, Google, Social Network, Twitter

有部份網友看見我的社交與@後,出現了一個誤解:這是實名與匿名社交的問題。

其實不是。Google+建基於Gmail,但眾所周知,Gmail用戶很多時都是以實名使用電郵系統,而同一時間Google+不讓你改筆名,規定必須用Gmail本身的姓名。如果大家不想把Gmail變成匿名電郵,就必須透過實名系統來進行社交;另一方面,目前其實也有很多人匿名玩Facebook的。

那Odin剛才說的社交與@,是甚麼意思?

重點在於那個@。對,那是社交網絡的Encoding。

Odin再問一次:究竟網友與網友之間的關係,是建基於現實生活的經驗?還是電腦給你的一個交流空間?

Twitter和Google+這個@,是後者。

大家可以幻想以下的情境:

  • 爺爺從來都沒有使用電腦的經驗,他突然懷念著以往的老朋友。
  • 母親是一個家庭主婦,雖然有上網經驗,但沒有用過電子郵件或社交網絡,一直在街市裡與其她鄰居交流家務心得。
  • 兒子是個小學一年級學生,不太懂電腦,平時只靠電話與同學交流。

你如何讓上述三者透過電腦與朋友聯絡?

爺爺的老朋友、媽媽的鄰居、兒子的同學,都是很實在的社交網絡,但是他們的網絡都沒有Encoded。

Twitter也好,Google+也好,它只是給你一個社交空間而已,而不是給你一個尋找關係的方法。用戶之間的社交關係,是建基於一個早已數字化的系統:電子郵件、討論區、博客等等等。以Google+來說,即使是實名制,即使大家早以認識、早以見面,但是這個電子郵件早就先於在大家的虛擬網絡之間存在,簡單來說,你們的關係早就被數字化,然後才被社交化。沒有先經過數字化的人際關係,並不能存在於互聯絡的社交網絡裡。

沒有這張數字化的入場卷,你就沒有成為社交網絡一員的資格。

但是Facebook這種東西為甚麼能夠有7億個活躍用戶?Odin再強調,是活躍用戶--即使是Gmail的2億人都參與Google+,他們也未必活躍。兩者的分別是:Facebook的社交網絡,是先建基於真實的人際網絡,即使用戶本來就沒有數字化的社交圈子,他也能透過Facebook而找到屬於自己的關係。只要有一個電子郵件戶口,即使你對社交網絡零經驗,電郵聯絡人是空的,也可以憑著真實關係建立社交圈子。簡言之,這是一個原生的、先驗的社交圈子,而Facebook的用戶,有很多都是由零開始的社交網絡使用者。

而Twitter和Google+呢?是數字關係早於社交關係,即使沒有這個虛擬社交網絡,這群人老早就在數字化的社交圈子裡打滾,滾來滾去,也不就是這一群人嗎?Google+的用戶,可以同時是Twitter的用戶,Twitter的用戶,可以同時是Plurk的用戶。

但是不會有人能由零開始地就進入Twitter或Google+的社交圈子裡。

所以,無論是Plurk也好、Twitter也好、Google+也好、Linkedin也好,根本都是同一群人,一群老早就活躍在數字社交圈的人。同時,永遠有一群人總是在問:”我Follow你的Twitter,為甚麼你不Follow我”,也有一群人在問:”為甚麼我的Google+圈子裡總是沒有人?”

這是因為:這個社交關係未必是你們的社交關係,你們的關係首先是建基於一堆數字。你Follow一個人,可能只是因為你對它的Tweets有興趣,不代表他對你的Tweets也有興趣。Google+呢?你即使有Email,但如果你的Email列裡根本沒有人與這個數字網絡有關,就自然沒有人。

但是,Facebook的關係,是先有了關係,然後才有這個網絡--大家還記得 Facebook本來就是個大學生舊生會網站,故此Facebook一開始就擁有了一堆真正的關係。亦因為如此沒有實際社交網絡經驗的人,可以把真實關係 帶進Facebook,故此,即使很多人本來就不太玩電腦、不太上網,但也會願意上Facebook,這就帶來了7億個活躍用戶。

但是,Twitter也好、Google+也好,是先有了網絡,然後才有關係。最少你也要有基本的虛擬社交網絡,Email也好、博客也好、討論區也好,才能建立起來,你不可能單憑一個搜尋就能找到你失散以久的老朋友,你喜歡那個博客,也不代表他願意與你交流。

真實的社交網絡,並不是建基於@,而是建基於關係。

Share the post "社交與@ (II)"

  • Facebook
  • Twitter
  • Google+
  • Pinterest
  • LinkedIn
  • Weibo
  • E-mail

Did you like this article? Share it with your friends!

Tweet
← 社交與@
社交與@(III) →

Odin’s splits…

@odin_asgard的推文

WP Man

  • 登入
  • 訂閱網站內容 RSS 資訊提供
  • 訂閱網站留言 RSS 資訊提供
  • WordPress 台灣繁體中文

Recently split to Odin

  • 「livestock」於〈傻瓜公告:Odin 今天被「拍扁」了!〉發佈留言
  • 「iOdin」於〈傻瓜公告:Odin 今天被「拍扁」了!〉發佈留言
  • 「David」於〈傻瓜公告:Odin 今天被「拍扁」了!〉發佈留言
  • 「X」於〈Odin笑談iPad mini(三):蘋果的最大敵人〉發佈留言
  • 「Eason」於〈短文:被遺忘的可穿戴設備--智能耳機〉發佈留言

What a Mess

android announcement Apple Apps Article Blackberry Borrowing Gadgets Carrier Chromebook Cloud Design Facebook Google HTC Industry Internet iOS iPad iPhone Link blog Mac MadeWithPaper Maps Media Microsoft miscellaneous Netbook Nokia Patent PC Review Samsung Search siri SmartDevice Smartphne smartphone Social Network SoLoMo SteveJobs Tablet Twitter UI wearable Web

© 2023 Odin is misleading you! - 分享授權: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