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的中國夢
以 iPhone 銷量來估算中國人愛不愛 iPhone,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指標;但是,以舊用戶基數來衡量中國人買不買 iPhone,也不一定是個正確的指標。
以 iPhone 銷量來估算中國人愛不愛 iPhone,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指標;但是,以舊用戶基數來衡量中國人買不買 iPhone,也不一定是個正確的指標。
iPhone 6s 推出後,3D Touch 及其背後的 “压力感应” 屏幕 …
最少,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未見到有真正的 iPhone 6 的諜照,而坊間也傳言 iPhone 6 的螢幕最快要在 2014 年五月正式進入「大量生產」階段,這可能代表--iPhone 6 的真正螢幕呎吋,可能才剛剛確定、甚至根本還未確定;至於前的傳言呢?可能全屬「測試機器」的結果。
但是,這種傳言反而能夠反映一點:蘋果並非完全不想推出大螢幕 iPhone,由 iPhone 4s 開始不斷出現的謠言,其實就不斷的證明了蘋果在測試「大螢幕 iPhone」的可能性--但看來最後都被否決了。
但到了 2014 年,是否到了適當的時候了?
iPhone 的續航力,一向都是被用戶廣為垢病的問題。 每次蘋果一推出新的 iPhone ,每次推新 …
那是否「效能過剩」?Odin 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效能過剩的機器,就只有不懂如何利用效能的蠢蛋公司。你有聽說過有人會嫌錢太多的嗎?只有聽說過有人把錢亂花而已--把多餘的效能用在跑分軟件、用在多餘的 Eye-candy (例如動畫桌布?),用在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功能(例如常駐在背景的眼球追蹤?)上,多餘的功能設計,就只是把擠出來的效能、辛苦得來的每瓦特電力浪費掉。
在中國網友看來,其“並不廉價”的定價相較“高端版”的iPhone 5S並無太大優勢,一些網友認為,iPhone 5C在中國遇冷是個必然結果,“我們才不是真的人傻錢多!
也許某程度上是誇張了 Android 對 64 位元的支援速度,但這也某程度上道出了 Android 目前潛伏的危機所在。如果 Google 的甚麼 Google Glass 、無人駕駛汽車、Chrome OS 之流都會因為「未來」而「應該」被用戶接受的話,那 64 位元更是是必然來的到未來!
從這方面看, iPhone 5s 有資格被稱為「 The most forward-thinking phone」吧。
對蘋果來說,每一次的降價都不盡是代表在質素素上的犧牲,而更可能是在供應鏈上的改進。 MacBook Air 大幅降價就是由此而來,而 iPad mini 也有效地借用了不少來自 iPhone 5 的生產技術來提高質感,這正好反應了一點--蘋果的「廉價」反而正正是蘋果的「優勢」。
由iPhone在2007年推出至今,iOS的介面一直都保持在外觀上不變,當然,這是可以的。但我在ZDNet的同時和很多周遭的手機專家如 James Kendrick 表示:「他真的極需要在介面上作出很大的革新。」
我同意iOS要改改形象,但我不想蘋果把這平台變成Android的複製品。
在我上一篇預告「廉價 iPhone」的文章《Odin笑談iPad mini(二)》中,我曾經賣了一個關子:Odin 最後限於篇幅,來不及寫。但眼尖的讀者 @Peter Hsiao ,在 Google+ 上把梗給破了(笑):究竟,是甚麼條件改變了,使蘋果無法在 iPhone 上使用「最適策略」,卻必須屈就於70%「價高量低」的利潤率?
© 2023 Odin is misleading you! - 分享授權: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