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被遺忘的可穿戴設備--智能耳機
近日老是有朋友問我怎樣看蘋果收購 Beats by Dr Dre 這回事,我在這裡說一下:我他媽的不知道,何況人家連會否真的收購還不確定…
不過,有一點其實我想說的…就是耳機這回事。
以下內容,純屬瞎猜,Odin 一點把握都沒有。
近年很多人都在討論「可穿戴式設備」這回事,又智能眼鏡、智能手錶等等,但是,認真的告訴大家,目前最接近「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絕對是--耳機。不相信嗎?你拿個藍芽耳機和 Siri 配搭使用看看?藍芽耳機和 Siri 的配搭,本來就已經是一個「功能不太全面」的「可穿戴智能設備」,你可以透過藍芽耳機去觸發 Siri,然後用這個「智能耳機」去收發短訊、導航、打電話、發推等等…
如果大家不善忘的話,會記得蘋果 CarPlay 的舊名字是甚麼?是 Eye Free ,對,蘋果本來整個智能汽車設備計劃,是個在名字上「不需要眼睛」的計劃。即使是目前的 CarPlay ,其實除了導航的部份之外,也不怎樣要用「眼睛」和「觸控」。又,就 算是導航,用過導航的都知道,絕大部份情況之下你都是依賴語音導航。
在 iOS 6 初推出時, CarPlay 不是叫 CarPlay,而是 Eye Free。圖片來源:Apple Keynotes。
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大家都很難理解一隻智能手錶究竟可以有甚麼作用;相比之下,蘋果在智能語音系統可能還要「比較級」的成熟,在 iOS 7 以降,Siri 無論在功能上或辨識能力上也有了不少的改進;而且,近年 Motorola X 也帶來了單以聲控觸發的啟動功能,所以「智能耳機」在技術上根本就開始成熟。而即使單純在健康市場上,「智能耳機」的「功能」也未必比「智能手錶」的要差--早前就有「假新聞」指蘋果將會在 EarPods 裡加入健康功能,但實際上…蘋果真的有這樣的專利。
更重要的是:所謂的 iWatch ,其實有不少的部份都是霉體的一廂情願--除了是藍寶石之外,根本沒有很充足的證據證明蘋果要推 iWatch…但最少,傳聞蘋果要用 32 億買 Beats ,而不是 Swatch;而且,蘋果也收購了主力於語音辨識技術的公司 Novauris 。而最好玩的是: iOS 8 的傳聞當中就包括了大量與聲音有關的更新,包括加入 Shazam 式的聞音樂辨別歌曲的功能,加入 HD 音質播放和新的入耳式 (In-ear) 耳機。

Google Glass 的語音指令列。圖片來源:Feel like a HaCkEr。
從可實踐性來說,「智能耳機」比起劣評如潮的「智能手錶」、甚至比好壞參半的「智能眼鏡」更高--反正本來 Google Glass 大部份的指令都要透過語音來操作;而語音反饋對「可穿戴式設備使用者」來說,干擾亦比「影像反饋」較少。
在成熟程度上,用「智能耳機」相比起「智能眼鏡」來說:
- 續航力更佳:Google Glass 與「智能耳機」一樣,不少功能都需要依附在手機之上。但像 Google Glass 這種在半殘廢功能下仍然只有約五小時的續航力來說,藍芽耳機一般超過 10 小時的使用時間、逾 30 小時的備用時間實在長得多了;
- 樣子更好看:Google Glass 一直被指外表太宅男,看起來很怪異,但「智能耳機」早就普及化,沒有人會覺得帶了個「藍芽耳機」就會變得很古怪;
- 不會惹人討厭:在 Google Glass 推出至今,私隱問題一直都被受關注,不少公眾場合明文禁止使用 Google Glass,而且更有人因而受襲。但藍芽耳機呢?除了「自言自言」這一點之外,好像沒有用戶因而被打 XD;
- 注意力問題:Google Glass 的資訊是直接顯示於眼前,所以一直都有「干擾用戶注意力而導致意外」的擔心,美國更有駕駛者因為駕駛時佩戴 Google Glass 而被票控(最後打掉了)。但透過語音發送訊息的「智能耳機」,對於注意力的影響會較少。
那蘋果(或者… Whatever 任何人啦)究竟是否真的有可能會推出「智能耳機」?不知道。
但就算是真的要推「智能耳機」…蘋果真的要做到「智能耳機」,可能就只差--把語音/語意辨識做得更好(目前的確不夠好),以及把 Siri 的功能開放出來而已。(笑)
說到尾,Odin 還是要強調一句:一切都是我亂猜的!

© 2014 Odin –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